感謝金石堂網路書店-非讀Book邀請參加本次烏鴉女孩的試讀活動

金石堂購買連結:烏鴉女孩(上下冊不分售)

 

2018810045089-01 (640x640) 

 2018810045089-02 (640x640)  

作者: 耶里克.艾克索.頌德(Erik Axl Sund)

 --耶里克.艾克索.頌德(Erik Axl Sund)是瑞典雙人作家葉爾克.耶里克頌(Jerker Eriksson)與霍坎.艾克索倫德.頌卡斯特(Håkan Axlander Sundquist)的筆名。

 

作品簡介:

「文明」的人類有能力犯下哪些恐怖罪行?

 

史詩般的心理驚悚小說,超黑暗的懸疑氛圍

檢視跨越世代的凌虐與復仇循環

 

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小女孩,

父親在她心裡建了房間,裡面只有痛苦磨難。

經過了好幾年,這房間有用悲傷砌成的堅固牆面、

復仇渴望鋪設的地板,與最終以仇恨搭蓋的厚實天花板。

 

★《紐約郵報》2016年夏天必讀書目

★《觀察家報》當月驚悚小說

★《華爾街日報》預測2016年最受歡迎的驚悚小說之一

 

在瑞典書評家譽為「該類型文學最佳作品」的《烏鴉女孩》,雙人作家耶里克.艾克索.頌德探索人類心理最黑暗的角落,完成一本充滿懸疑語驚人轉折的爆炸性巨冊——警探荷內特.西斯貝里和心理治療師蘇菲亞.塞德倫追查一位難以捉摸又殘忍的殺手維多莉亞.包格曼,並在過程中觸碰爭議性的黑暗主題:虐童及戀童。

幾個月之內,斯德哥爾摩市區陸續發現幾具男童屍體,所有被害人身上都有遭到虐待的跡象。女警探荷內特.西斯貝里負責調查這幾宗死因離奇的謀殺案。荷內特懷疑這是戀童癖罪犯卡爾所為,決定拜訪卡爾的心理治療師蘇菲亞,試圖找出真正的兇手。他們於是搭上線,很快也發展出戀情。

荷內特和她的警局同事發現某位掌權人士極力要阻止調查繼續,但得力於蘇菲亞私底下協助荷內特對殺人兇手的心理進行剖析,使查案的工作仍能持續進行。在查案的過程中,蘇菲亞深入探究自己的過往,進行自我分析,挖掘出許多最好還是保密的記憶與經歷,甚至不能讓荷內特知道。

雙姝越來越接近腐爛核心,要揭開犯下數十載凌虐操縱罪行的權力人士邪惡陰謀集團,卻不知道誰才可以信任。

 

 

這次收到的試閱本是上冊的部分

 

故事從本案的兇手建造犯罪現場開始

從兇手一步步鋪設地毯、用膠帶封住縫隙、鋪設雙層隔音材、防水帆布、裝設電燈設備、健身器材、裝設書櫃門、放上床墊及熟睡的男孩

視角跟著兇手的眼睛漸漸地將作案地點設置完全

書中也會繼續穿插在這間房子裡發生的事情

 

內容自刑警荷內特‧基爾貝里及心理師蘇菲亞‧塞德倫兩人各自的生活展開

(作者也是雙作者,不知道是不是各人負責其中一位)

藉由每小段標題對時間及地點的描述

時間線除了在現在的兩人間切換,也跨越了時空連續體講述了過去與現在的連結

各自章節有清楚的主題或重點,雖是以跳躍的視角書寫,但閱讀上並不困難

 

 

維多利亞‧柏格曼-蘇菲亞的病人

因為文案的關係,大約在閱讀到1/2左右大概就可以知道維多利亞與蘇菲亞間的關係

雖然作者想要以雙重人格的觀點來書寫或是製造懸疑

但很明顯作者在這部分的知識並不是那麼充沛

 

在本書中一開始蘇菲亞並不知道維多利亞就是她自己,顯然相互人格間並不相識

則在主副人格切換間,勢必會造成記憶缺失的部分

作者是否以錄音帶作為此部分的切換?但在敘述中仍是以蘇菲亞的視角書寫,看不出有無人格的切換

且在維多利亞的自述中,她說自己不懂為何要來接受蘇菲亞的治療

是否為作者故佈疑陣不要讓讀者太快發現這兩人其實為同一個人

(對我來說的確有混淆視聽的功能,因為這不符合雙重人格的表現)

但也因為這並非雙重人格的表現態樣,後面也未再有如此的寫法,或許將其視為作者的失敗之筆比較妥當

 

再來主副人格間之區別不明顯,難以認定何人為主人格、何人為副人格

蘇菲亞對於生父的侵害很厭惡

維多利亞看不起蘇菲亞

殺害馬丁、拉瑟、生父母的均為蘇菲亞

蘇菲亞羨慕維多利亞

要說蘇菲亞是主人格,創造了維多利亞來保護自己,但動手殺人的卻又是蘇菲亞

但要說維多利亞是主人格,對於維多利亞的描述多停留在片面

 

不過我蠻喜歡作者在寫到維多利亞時藉著她的喃喃自語

可以看見一個繃在臨界點、做出甚麼事都不意外的人

也凸顯出由蘇菲亞來執行殺人行為的怪誕

 

 

荷內特‧基爾貝里-刑警

歐克-荷內特丈夫

雖說是雙主角線,但荷內特的人物塑造上並不顯著

荷內特之個性像是取自一般小說中會出現的模版:「擔負賺錢養家的女性、有不事生產的丈夫、孩子也不喜歡她」

歐克的更是典型「畫家、雖會協助做家事照顧小孩、但抱怨連連、妻子覺得其不事生產、終日作夢,遇上賞識他的藝廊老闆、外遇」

在勵志小說中大概就是兩人大和解攜手向前的結局

在推理或懸疑小說中,大概會是被害人的隔壁鄰居

在這部應是雙主角線裡的小說,根本是悲劇了

 

再者,可以理解荷內特需要被蘇菲亞吸引故事才能繼續下去

但是作者的描寫十分粗糙

我可以理解荷內特或許因為先生外遇而陷入低潮,但蘇菲亞呢?

為什麼這兩個人才見了幾次面也沒做甚麼就可以產生這麼強烈的吸引力

(我看到這邊只覺得他們接下來要去開房間了嗎= = )

 

 

卡爾‧倫斯壯-說出幻影之家的人

涉及了一起大型戀童癖集團案件

以兒童色情及性侵親生女兒的罪名起訴

蘇菲亞負責對其評估精神狀況來為審判做準備

書中藉著卡爾‧倫斯壯口提到了幻影之家(提供兒童交換及購買服務)

上冊在這部分之後並沒有再提到,不知道下冊有沒有再提及

關於兒童色情影片的部分讓我想到網路上流傳的一篇文章

恐懼鳥:Lolita Slave Toy

 

其關於戀童的論點並不新穎

相關的說法在「神父」電影中,那位性侵自己女兒的父親也有大致的說法

感覺有點了無新意

 

然後他就自殺了,他就自殺了,他就自殺了...

理由是為了避免自己的妻子跟女兒受害...WTF?

雖然提到了一些俄羅斯黑幫、戀童集團等等

但我真的看不出卡倫哪裡害怕,再說他不是都說出大半了

害怕不是連說都不該說嗎= =

總之他的死讓人覺得莫名其妙

本來預期這個角色有更多的發揮

 

上冊可以視為一份概述性、大綱性的描述

將一些基本設定及人物間的關係做釐清

各章節間雖然清楚,但合成上冊卻反而有種不和諧感

(就像五官單獨看不錯,但合成一張臉就是怪)

另外關於性虐、戀童、虐童等放在簡介的說明詞上

在上冊內容部分的描寫有些平板

作者或許是想將精彩部分移到後半書寫

但即使這樣,前半的部分除了維多利亞的部分外

其他部分讓人想要再翻閱的興趣比較沒那麼大

 

arrow
arrow

    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